您当前的位置:黄页首页 » 教育/培训/科研 » 吉林大学概况
  • 吉林大学概况

  • 联系人:校长办公室主任刘桂云
  • 电 话:85168989
  • 手 机:
  • 传 真:
  • E-mail:
  • 微信号:
  • 地 址: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
  • 网 址: 暂无网址
  • 标 签: 吉大  概况  吉林大学  
  • 服 务: 信息已认证   信息有效期:2049年6月29日
  • QQ留言:
目前为普通黄页用户,点击升级成为高级黄页用户享有更多功能

详细介绍

 

 

 

吉林大学介绍

 

    吉林大学坐落在吉林省省会长春市,是教育部直属的一所全国重点综合性大学,1995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211工程”审批,2001年被列入“985工程”国家重点建设的大学之一。
 
  吉林大学于2000年6月12日由原吉林大学、吉林工业大学、白求恩医科大学、长春科技大学、长春邮电学院合并组建而成。2004年8月29日,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合并前的六所学校,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原吉林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46 年的东北行政学院,1950年更名为东北人民大学,1952年经院系调整成为我党亲手创建的所综合性大学,1958年更名为吉林大学。1960年,吉林大学被列为国家重点大学。学校多年来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高素质人才,取得了许多重大的高水平科研成果,是国家基础科学研究和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之一。原吉林工业大学的前身是始建于1954年的长春汽车拖拉机学院,1958年更名为吉林工业大学,是一所以汽车和农机为优势和特色,工、管、理、文相结合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汽车工业和机械工业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之一。原白求恩医科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1939年的晋察冀军区白求恩卫生学校和第十八集团军卫生学校。1948年与北方大学医学院合编为华北医科大学,1951年命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医大学,1959年更名为吉林医科大学,1978年更名为白求恩医科大学。学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造就了许多著名的医学专家,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原长春科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 1951年的长春地质专科学校,1952年院系调整时成立东北地质学院,1958年更名为长春地质学院,1997年更名为长春科技大学。是一所办学特色鲜明的多学科全国重点大学,为国家培养了大批矿产资源普查、勘探、开采、保护和综合利用方面的人才,并丰富了我国地球科学的理论研究。原长春邮电学院是我国东北地区唯一一所信息通信类工科高等学校。学院于1947 年创建于黑龙江省佳木斯市,1955 年更名为长春电信学校,1960年更名为长春邮
电学院,是一所办学条件较为完善、学科新、发展势头较好的学校,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信息通信类人才。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需大学的前身是创建于 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1992年更名为农牧大学,1999年更名为军需大学,是一所以军事兽医教育和军事后勤教育为特色的高等军事学校,培养了大批高素质的军事后勤人才。
 
  吉林大学学科门类齐全,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军事学等全部12 大学科门类;有本科专业124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39个,硕士学位授权点311个,博士学位授权点240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覆盖17个二级学科),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6534人,其中教授1654人 ,博士生指导教师1186人 。有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院士19人( 双聘10人),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18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1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者29人。

  学校拥有221个具有现代化研究手段的实验室,其中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新一轮“985工程”建设项目5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其他部委重点实验室20个。学校承担了大量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有一批产业化前景好、技术含量高的国家攻关项目、“863”项目、“973”项目等高新技术成果。

  吉林大学是首批建立研究生院的22所大学之一,现已建立起学士-硕士-博士完整的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在校全日制学生66525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23890人,本专科生40860人,留学生1643人,进修生132人,另有成人教育学生17129人,网络生21126人。

  学校对外交流广泛,校际合作紧密,已与美国、德国、韩国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30余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关系。先后与德国图宾根大学、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俄罗斯托木斯克理工大学、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加拿大滑铁卢大学、韩国高丽大学等世界知名高等学府建立了校际关系。

  学校科技园已被确定为国家大学科技园。学校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改革创新”的指导方针,积极引导和推动科技产业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健康发展。组建成立吉林吉大控股有限公司,统一规范管理学校经营性国有资产。全面推进学校全资企业的改革,建立和实行现代企业制度。大力推进学校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长春吉大·小天鹅仪器有限公司、长春电信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大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产、学、研相结合的高科技公司正在悄然崛起。

 
  吉林大学校园占地面积622万多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近331万平方米。现有6个校区8个校园,分布在长春市的不同方位。新铺设的光缆和计算机网络把所有校区连为一体,使网上办公、远程教育等更加便捷。学校在珠海市建珠海校区,占地面积5000亩。学校图书馆各类藏书648万册,已被确定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和世界银行的藏书馆。经教育部批准建设在我校的 CALIS东北地区中心为全国七大中心之一。

  吉林大学已成为我国目前办学规模最大的高等学府,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方面呈现出更加广泛的发展前景。到2020年,学校的奋斗目标是努力建成国家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技术研究和成果转化、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使之成为一所在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让教职工引以自豪、让学生全面发展、让社会高度赞誉,让世界一流大学广泛认可的大学。
 
吉林大学学校标志

 

吉林大学校名

 

 

吉林大学校徽

 

    校徽,是一所大学的象征。吉林大学校徽包括徽志和徽章。学校徽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徽志是双圆套圆形徽标,中间是由“吉林大学”英文缩写组成的天鹅飞翔图案,上方有“1946”字样,代表学校建校时间;外环上方是“中国·吉林大学”的英文大写,下方是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

 

吉林大学校旗

 

    校旗,是一所大学的重要标识之一。吉林大学校旗是在建校50周年时确定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学校校旗为天蓝色长方形旗帜,中央印有郭沫若题写的校名,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国旗旗座落成典礼,是在1996年9月20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在前卫校区南区举行的。以后每周举行一次升旗仪式,时间是每周一早晨6点30分。每周一清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鲜艳的五星红旗迎着初升的太阳徐徐升起,那强劲的节奏震撼着每位吉大人的心房,激发起全校师生员工的爱国情怀;接着,铿锵有力的校歌奏响,天蓝色的校旗缓缓升起,在场的师生员工会情不自禁地随着音乐同唱,增强了全校师生员工爱国荣校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每周在校园举行升旗仪式,使师生员工不断增强国旗意识,并以此带动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在全校形成一种积极进取、爱国爱校的精神风貌和文化氛围。

 

吉林大学校训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是一所大学办学思想、人才目标、人文内涵与学校特有精神的结晶和积淀,是对学校办学宗旨与学术传统的高度概括,是对学校教学理念和大学精神的集中体现,是对学校文化核心内容的最好诠释,最能反映一所大学的传统和特色。校训,是师生员工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也是师生员工砥砺人格的精神向导,更是师生员工不懈奋斗的人生航标。透过校训,可以走进这所大学的精神境界,去领略深藏其中的无价之宝。校训,对于学校内
聚人心、外树形象、永葆活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对于激励师生员工弘扬传统、开拓创新、奋发向上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吉林大学校训是“求实创新、励志图强”。吉林大学校训碑揭幕式,是在1996年9月21日建校50周年庆典的时候举行的。校训碑形状像一艘乘风破浪的帆船,象征着学校的事业披荆斩棘,一帆风顺,勇往直前!上面镌刻着由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金义庵书写的“求实创新 励志图强”八个苍劲有力的红色大字,这八字校训集中体现了吉大几代人脚踏实地、艰苦创业、勇于进取、奋力拼搏的精神风貌。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对校训给予新的诠释,既要将6校合并的新吉林大学所进行的改革实践沉淀进去,也要将吉林大学在向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迈进的进程中必须吸纳的新的理念、新的思想和新的教学与管理风格凝练其中,赋予新的内容与时代特征。新吉林大学于2003年启动现代大学精神研究,着重研究了合并的原5所大学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形成的优秀传统、办学理念、校风学风和价值观念,并对“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校训进行了与时俱进的诠释,在此基础上提出21世纪的吉大精神。2005年12月29日在《吉林大学章程》中进一步凝炼出以求真务实、自由民主、开放兼容、隆法明德、与时俱进为核心的大学精神。

 

 

 

吉林大学校歌

 

 

校歌,是一所大学的精神旗帜。校歌,以艺术形式表达了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理想和精神风貌,是学校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精神和文化的载体,也是体现学校特色、振奋精神、激励师生员工求实创新、励志图强的精神旗帜。一首脍炙人口的校歌,可以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树立形象,远播声名。《吉林大学校歌》,是1996年建校50周年的时候创作的,2005年12月写入《吉林大学章程》。词作者是全国著名学者、诗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的作者、原吉林大学副校长、文学院名誉院长公木先生(张松如教授),曲作者是全国著名音乐家、中央歌舞剧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副会长王世光先生。
    《吉林大学校歌》,概括了吉林大学发展壮大的历史,描绘了吉林大学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和宏伟目标,展现了吉大人的宽阔胸怀、豪迈气概和雄心壮志。我们的校歌中写到,“我们崛起在祖国的北疆”,为什么用“崛起”这个词,这是因为我们是1946年建校的,1952年成为党和人民政府布局在东北的惟一一所综合性大学,1960年成为国家重点大学。除了革命战争烽火年代,我们真正的建设时间仅有10年。10年的时间我们就成为国家重点大学,屹立于全国名校前列。所以,我们用“崛起”是有着深刻意义的。
    “攀登科学高峰——我们的目标,造福人类社会——我们的方向”表明的是我们学校的理想和信念。
    “哺育英才的摇篮,探求知识的殿堂”表明了我们研究型大学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这与我们老校长匡亚明先生在1955年《吉林大学自然科学学报》发刊词中强调“我校要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思想”是相吻合的。
    “求实创新、励志图强、艰苦创业、奋发向上”充分表明了我们吉大人的精神状态。
    “跨越长江、跨越黄河、跨越太平洋”表明我们吉林大学是国际化的大学,我们崛起在祖国的北疆但我们不局限在祖国的北疆,我们要面向全国,面向全世界。
    “人比山高,脚比路长,跨越新世纪,去迎接轰响的红太阳”,表明了我们吉大火红的事业、火红的明天,表明了我们吉大人向往美好、追求卓越的雄心壮志。
 

 

吉林大学专业设置 


    本科专业124个 专科专业26个 
    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311个
    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240个 


吉林大学学科建设 


    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 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5个
    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 吉林省重点学科95个
    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39个 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52个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37个 


吉林大学重点研究基地、重点实验室


    国家基础科研与人才培养基地9个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6个
    国家工程实验室1个
    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
    国家重点实验室6个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0个
    行业部委开放/重点实验室20个
    部级工程中心7个
    新一轮“985工程”建设项目5个
    
吉林大学人数统计


    各类学生人数 教职工人数17105人 博士后在站人员668人


吉林大学优秀人才


    两院院士19人(含双聘院士10人)  哲学社会科学资深教授4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五届委员2人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六届学科评议组成员18人 
    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7人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委员2人
    教育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学部委员4人 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10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创新团队
    “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入选者29人
    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4人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31人 
    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项目首席专家5人
    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3人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首席专家7人
    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32人 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获得者8人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32人 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入选者14人
    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9人  

吉林大学教学科研获奖统计 


    教学成果获奖情况
    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自然科学研究成果获奖情况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奖情况

地图查询

暂未设置地图信息
立即注册加入黄页

教育/培训/科研 推荐